本網特稿
情灑高原開天路
——謹以此文獻給遼寧電力監理公司援藏項目部的兄弟們
文圖/楊寧 編輯/褚駒 趙威 立軍 雅賢
于馨桐 攝
一次偶然的出行,讓我在萬里之外的西藏,遇到了遼電監理公司西藏日喀則崗巴輸變電工程監理項目部的兄弟們。他們在雪域高原工作和生活的經歷,狠狠地撞擊了我的心靈。作為同行,發自內心的敬意驅使我寫下了這篇文字。我想讓世人知道:一群普普通通的電力員工,以勇敢的擔當、赤誠的情懷、無私的奉獻、過人的堅韌,把寶貴的電力送上了神奇的世界屋脊,在圣潔的雪域高原架起了一條條光昌流麗的電力天路。
——題記
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有一個平均海拔4700米,被綿綿雪山環繞的地方——崗巴。
2017年的春天,在這片廣袤的雪域高原上,由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的一條政治、民生重點工程,崗巴——亞東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啟動。那一刻,馬達的轟鳴聲打破了這里久遠的沉寂。雪山上,一頂頂紅藍相間的安全帽如跳動的音符在山間舞動;藍天下,一個個剛健的身影在雨雪風霜中傲然挺立;在163平方公里人跡罕至的青藏高原上,奏響了一曲雄壯的國家電網援建之歌。
淚灑唐古拉
2017年2月7日,遼電監理崗巴輸變電工程監理項目部正式成立。2月14日,懷著對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帶著援建的使命和領導的重托,一支由王維、李偉、王勇、谷春風、王德志、翟玉林等6人組成的援藏突擊隊,滿載生產、生活用具從沈陽先行出發,正式開始了援藏的征程。
一路向西,青藏線沿途的自然風光讓他們興奮不已。7天后,車隊進入西藏地界,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上緩慢前行。為了趕路,他們決定不在格爾木停留,入住唐古拉山下一個叫茶卡的小鎮,這樣在隔日就能順利翻越唐古拉山。而正是這個決定,讓他們把對親人無限的愛戀留在了唐古拉山。
凌晨2點左右,年輕的李偉感覺頭疼嚴重,像是要炸了一樣,平均10幾分鐘就要被疼醒一次。這一夜,他不知道是怎么熬過來的。此時,嚴重的高原反應已經讓他身不由己了,他越想越害怕,后悔沒有在格爾木留宿,而是在這個海拔4700多米的小鎮停留。
青藏線上,沿途常見一輛輛拋錨后因無法得到救援而被迫遺棄的車輛。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距離最近的縣城也要700公里,如果身體因為高原反應出現嚴重問題,生還的希望十分渺茫。
那一夜,靜得有些出奇。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人大腦缺氧,思維意識會有些錯亂。李偉勉強坐起來,想打開床頭上的一瓶礦泉水,可試了半天,這瓶水也沒有打開。此時,他感覺大腦飛速旋轉,那些千年谷子萬年糠的陳年往事來來回回地在腦海里穿梭,沒有順序、沒有規律,甚至感覺到了死亡的恐懼。他想起了臨行前,母親為他包的那頓酸菜餡餃子;想起了與未婚妻臨別前的依依不舍;也想起了今年盛夏時節約定的婚期……
強忍難受,他摸出放在床邊的手機,給自己留下了一段視頻,做好了與家人訣別的打算。“媽,我現在太難受了,喘不上氣來……如果我回不來了……”
此時,跟李偉一個房間的谷師傅晃晃蕩蕩地站起身,要去樓下的車里取氧氣瓶。昨晚,他們誰也沒想到高原反應如此厲害。谷師傅扶著墻慢慢地沿著樓梯向樓下挪騰,二層高的樓足足爬了有15分種才上來,臉憋成了紫紺色,手里提的不是氧氣瓶,而是一個氧氣袋,他對李偉說:“那個氧氣瓶說啥也沒拿動”。
而此時,在另一個房間的王維和王勇,感覺也沒好到哪兒去,大家都在承受高原反應的無情折磨。凌晨4點,車隊起身要出發時,王勇還趴在地上,雙手抱著頭在床底下哼唧著。人類求生的本能,讓他想盡了最后一絲辦法,海拔高度每低一米都是奢望,他恨不得把腦袋扎到地底下去。
王維這個從軍20幾年的老兵,那晚脆弱得像個孩子。太陽穴旁的腦血管汩汩的跳著,劇烈的嘔吐讓他直不起身來,吐的腸子都擰了勁兒,到后來吐的都是胃液,他感覺食道火辣辣的,而身體卻很冷,眼前烏黑一片,無數的小星星忽遠忽近地飛來飛去。他哆里哆嗦地撥通了妻子的電話:“老婆,我要……死……了,我想媽!想你們……”妻子在睡夢中被電話驚醒,當聽到老公突然冒出這生離死別的話,嚇得茫然失措,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連日來的牽掛與思念,猶如泄洪的閘門,一股腦地傾瀉出來,她大哭著說:“老公,你快回來吧,咱們不去掙那個錢了,不去遭那個罪了……”王維已經沒有哭的力氣了,他聽不清電話那頭妻子在哭喊著說些什么,淚水早已模糊了他的眼睛……
事后,回想起那晚的境遇,幾個人都爽朗地憨笑著,臉上還有絲羞愧。在“生死攸關”的那一刻,每個人最割舍不下的是父母、妻兒等親人。然而,最終他們沒有割舍自己肩負的使命,義無返顧地咬緊牙關向目的地繼續進發。
鏖戰崗巴
項目部坐落在中印邊境的一個小鎮。這里的天氣如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一會細雨蒙蒙,一會鵝毛飛雪。雨下得毫無征兆,說來就來;雪下得鋪天蓋地,無聲無息。陰暗潮濕的氣候讓這些來自東北的漢子們一時難以適應。每天忙完工作,他們就祈盼太陽出現,陽光對他們來說彌足寶貴。每當太陽出來后,他們都興奮地嗷嗷直叫,飛奔出去享受陽光的溫暖,晾曬被褥、衣物。那一刻,是最幸福的。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入藏快一個多月了。各項施工準備工作已經萬事俱備,大家摩拳擦掌地準備打響第一仗——“崗巴110千伏首基礎澆筑儀式”。
連日來,因為天氣的原因,工程遲遲不能啟動,國網公司和業主單位始終在詢問著工程的進度。項目部的負責人蘭紅雙每當接到電話后,都惴惴不安、心急如焚。這位有著豐富現場經驗的監理師明白,他將要面對的是一場什么樣的攻堅戰。
望著眼前那片深不可測,各種野生動物經常出沒的原始森林,還有如刀削一樣的險隘峭壁,僅僅是如何保障施工人員安全,以及如何把工程材料運送上去這兩個問題,就讓他愁白了頭。他經常一個人自言自語地說:“兄弟們跟我出來了,我無論如何也要把他們安安全全地帶回去”。
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可再難還有路可行。但在西藏,你才能懂得這“世界上本來沒有路,只是人走的多了,也就變成了路”這句話的含義。
讓我們來了解下這項通往天路的工程吧。崗巴——亞東110千伏輸變電工程起于西藏自治區崗巴縣,止于亞東縣。將在163平方公里的生命禁區,建立鐵塔472基,全線采用掏挖式、人工挖孔樁及直柱大板式基礎。整個工程全線平均海拔4495米,最高海拔達4994米。其中約40公里地段離村莊較遠,施工隊駐點只能在山上搭設帳篷,晝夜溫差、強烈的紫外線和高原反應,無時不刻地威脅著施工人員的健康甚至生命。
亞東境內每年1至3月份為冰雪期,基本無法施工。降水多集中在7至9月份。據當地有關氣象資料顯示,下雨率達99%,經常會出現泥石流導致山體滑坡、道路中斷等現象。沿線山勢險峻,大部分樁位均位于陡坡上,邊境線附近的樁位處于巖石地段,因為在中印邊境附近,無法辦理爆破手續,只能采取人工銼巖的方式。部分樁位相鄰塔位高差超過100米的有16處,超過200米的有3處。亞東段(JI—J6)跨越高山,由3300米海拔爬升4350米后,直接下落至3400米海拔,基本無可利用的運輸道路。工期計劃為一年,如果除去冰雪期和幾乎每天都要下雨的3個月,也就是說整個工程的最佳施工期只有半年的時間。一個又一個如登天般的困難,橫亙在這些鐵打的漢子們面前。
3月24日11時,經過精心準備,崗巴—亞東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首基基礎施工現場布置完畢,準備進行澆筑。上午,還是風和日麗的天氣。可到了下午13時,卻突然刮起了黃沙,風速達到每秒20米,狂風夾著漫天的黃沙將整個作業現場的布置全部破壞:工器具材料被吹得七零八落,現場一片狼藉。人們只能趴在地上,或鉆進汽車里、蹲在基礎坑里,躲避著肆虐的沙塵。等風力稍微減弱些,兄弟們迅速撿回沒有被狂風吹散的工器具材料,重新進行整修布置。因為他們知道時間的寶貴,更知道那些材料搬運上來的不易。可沒想到的是,那詭異的黃沙又殺了一個回馬槍,毫不留情地折磨著這些東北漢子們。抱著殘缺不全的工程材料,那些鐵一樣的漢子們長跪在地,任由那無情的風沙抽打在臉上。他們仰天長嘆!老天,你為何這樣無情!安全帽下,蘭紅雙那黝黑的臉龐上,兩行晶瑩的淚珠粘連著風沙消融在了干裂的嘴唇上。
進入3月份,一場傳染性極強的災害——包蟲病又突然降臨施工地域,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節目中對此進行了報道。西藏自治區各級防疫及醫療單位積極部署,控制著包蟲病對人畜的危害。為防止交叉感染,施工人員都配發了口罩。這場天災,給本身就高原缺氧造成呼吸不暢的施工人員又帶了巨大的生存壓力,他們只能靠吸氧和短暫休息來調整身體狀態。
于是,世人罕見、有些悲壯的施工場面出現了,讓你一時分不清自己是身處戰場還是工地!因為3名醫護人員守著擔架,就在那兒心驚肉跳地等著,等著及時救援那些倒下去的兄弟!一個倒下去了,另一個馬上沖上去!在海拔4729米的無人區域,一個個步履蹣跚的身影,前赴后繼地用生命的極限,踐行著國網人鏗鏘的誓言!
那一刻,你所見到、所感知到的一切,會讓你重新理解“工作”、“事業”或“責任”的深刻含義,并在內心自然萌生“愛國”、“履職”與“尊嚴”的神圣敬意!
雪域情濃
老天無情人有情。在藏區,淳樸虔誠的藏族老鄉們與項目部的兄弟們之間,續寫了一個又一個漢藏情深的感人故事。
面對這些從遙遠的內地來支援藏區建設的漢族同胞,藏族老鄉們的熱情豪放深深感動著項目部的每一個人。通過他們的講述,也讓我們知道了達旺、旦增、瓊達還有許許多多不知道姓名的藏族老鄉。
項目部剛剛選址之后,隨行的物品極其短缺。沒辦法,他們只能到附近藏族老鄉家里去借。不管敲開誰家的門,熱情好客的藏族老鄉都有求必應,盡其所能地幫助項目部的弟兄們。有時候,他們還會拿出家里最好吃的食物和青稞酒,備上一桌豐盛的酒席,邀請項目部的兄弟們喝得一醉方休。
每當村落里下大雪的時候,項目部10幾個人打掃完積雪后,都不忘到周圍的藏族老鄉家里幫助清理積雪,感動得老村長制作了一面錦旗送到了項目部。
如果說因為有了互動才有了親近,那么還有許多陌生的相助留下了更多的感動。
有一次,位于康馬施工現場的隱蔽工程有一個基坑需要監理到現場驗槽。從項目部到達現場有兩條路,為了趕時間,蘭紅雙帶著王維選擇了一條最近的路。但由于剛下過雪,積雪把車窩住了,附近的藏族老鄉聞訊趕到,幫助他們清理道路,人推馬拽地讓車駛離出來。在藏區,人與人的相處融合是如此的簡單坦誠。
為了盡快趕到施工現場,他們又折回亞東選擇了另外一條通往現場的路。這條路的積雪已經融化,并形成了深淺不一的溪流,越野車沿著溪流小心翼翼地行駛著,但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車輛再次被窩住。蘭紅雙和王維只得下車,在泥濘的路上費力地掏挖著車的前輪,來回幾次車輛越陷越深,直至看不到脫離的希望了。過了許久,一位路過的藏民看到他們并了解完情況后,陸陸續續招來了10幾個人。藏族老鄉趕到后,直接挑進污泥里,喊著那些聽不懂的號子,硬是把這輛大吉普車在污泥中抬了出來。一張張滄桑的“高原紅”面孔洋溢著勝利的喜悅,一句句“扎西德勒”暖得讓人心醉。揮手告別的那一刻,一種莫名的感動充斥著蘭紅雙和王維的心房。高原的大愛,讓他們無法釋懷,只能化作美好的祝福,融入那片圣潔的土地。
星空把大地照的雪亮。項目部的兄弟們都在等著他倆回來吃飯。這一天的遭遇,著急、上火讓他倆已經沒有了食欲。蘭紅雙拖著滿身的疲憊、脫下那身濺滿了泥漿的工作服,一頭倒在床上,卻難以入睡。
“不行,明天還得走!必須得趕到康馬的現場。隱蔽工程的基坑監理必須要到位!”他暗自命令自己,連夜找到村子里的藏族老鄉,詢問還有沒有其它的道路能通往康馬。當得知還有一條村級小路時,他才心安地睡著了。
第二天清晨,在村民的指引下,車輛穿行了10多個小時,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昨天,康馬派出接他們的車也一樣窩在了半路,為了一個基坑,歷盡艱辛,總算完成了任務。近200公里的路程,折騰了兩天。會面的那一刻,兩邊的兄弟們相擁而泣,那份相逢的喜悅和激動只有他們自己懂得。
爸爸的味道
這里的時差,與內地相差兩個小時。亞東的8點,天剛剛微亮。
“滴滴——”一個微信的提示音讓王維拿起了手機。是妻子發來的一段話:“你姑娘想你了。昨天從大廳回來,路上在小區里大喊爸爸,爸爸!我說爸爸沒在家啊。她說‘我知道,就是喊喊’”。
“就是喊喊”,這簡短的4個字,像四記重錘,狠狠地擊打在王維的心坎上!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只有5歲的孩子說出的話啊,它充滿了寶寶的多少思念和無奈啊!王維落淚了……
王維與女兒
每到夜晚,王維經常處于內心矛盾之中,他想家、想妻子、想孩子,那種想,想得心往一塊揪一樣。他不敢用視頻通話,最怕孩子看見他會哭鬧。有時候,只能通過打字或者用語音留言,三言兩語、輕描淡寫地與妻子聊聊天兒。當下,藏區使用的通信網絡,信號不太穩定,視頻通話斷斷續續。有一次,女兒看見了電話里的爸爸,突然哭喊著說“今晚要到爸爸的被窩去睡!”妻子對寶寶說:“爸爸出門了,不能摟著你睡了,你自己去爸爸的被窩不害怕嗎?”女兒哭著說:“媽媽,我知道爸爸離我們很遠,但我想爸爸,我就想到爸爸的被窩里聞一聞爸爸的味道……”
王維妻子與女兒
恍惚中,王維看到了妻子領著女兒站在一座巍峨的鐵塔下,女兒仰視著天空,一雙小手做成喇叭狀,使勁地喊著:“爸爸——爸爸——,我喊你,你聽到了嗎?媽媽對我說,在鐵塔下面喊你,這長長的銀線會把我的聲音傳到你那里去,你們那里的叔叔和你都能聽到我的聲音。媽媽還對我說,以后再想爸爸,就到這鐵塔下面,這里也有爸爸的味道……”
清晨的陽光灑向了遠方的雪山,雪山沒有路。但在雪山的山脊上,卻赫然出現了一條熠熠生輝的輸電線路,那是另一條神奇的“天路”,它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雪域高原,從此讓光明照亮了圣山,讓溫暖融化了冰川。
而正是這群傾情援藏的電力員工,猶如一顆顆無名的石頭,深深地嵌在泥土之中。與無數個援建者一起,在神奇的雪域高原筑成了一條條“連心融魂”的五彩天路。那里的每一寸熱土,都浸透著國家電網人的艱辛與付出;那里的每一張笑臉,都流露出電力建設者的柔情與幸福;那里的每一寸空間,都升騰著華夏兒女齊心筑夢、共襄盛舉的恢弘愿望!
后記:4月25日晚上,這篇稿件完成后,我發給了遠在亞東項目部的負責人蘭紅雙,想讓他核對一下里面的內容。晚上11點,他給我發回了微信,內容如下:1、謝謝大寧!我看哭了!2、工程原定一年,現在壓縮不到半年。國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下達的(指示),工程9月30日之前必須送電!鐵的期限!工作任務更加沉重!這一塊你還要再給改一改。
4月26日早晨上班,我與蘭紅雙通了一個電話,本想再確定一下稿件內容。然而讓我大感意外的是,他告訴了我一個不幸的消息!我瞬間無語,大腦一片空白,關上辦公室的門,心如刀絞的痛讓我淚如泉涌……
這個不幸的消息是:李偉,我文中提到的那位小兄弟,他的未婚妻昨夜(25日夜)因車禍身亡。按照約定,再有短短的兩個月,他們就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啊!看著那張美美的婚紗照,我在心底發問:好妹妹,你為何走得如此匆忙?你可知道,那個摯愛你的小伙子,正從遙遠的雪域高原趕往今生見你最后一面的路上!
(作者現供職于國網遼寧電力有限公司朝陽供電公司)
【編后話】因為與作者關系密切,本網在4月25日就收到了這篇稿子的初稿。然而,26日上午9點53分,作者以微信告知:“稿件先別發了,情況有變!”“我加了個后記。我哭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經過了解,才知道李偉的未婚妻因車禍猝然離世。
在編輯此稿的過程中,我們4位值班編輯全哭了。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強烈感覺到了電業人的奉獻與付出,感覺到了所有援藏群體的偉岸與崇高,更感覺到了中華民族必然會迎來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經過編委會討論,我們決定把這篇稿子延后發表,趕在“五一”、“五四”兩個重要節日到來之際,向全國所有援藏人員表達深深的敬意!向華夏兒女發出向他們學習、致敬的倡議!
歡迎網友留言參與互動!本網郵箱:2996382758@qq.com